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articlel_search in /www/wwwroot/47.106.102.145_88/template/article_mb.php on line 194

Warning: foreach() argument must be of type array|object, null given in /www/wwwroot/47.106.102.145_88/template/article_mb.php on line 194

Warning: Undefined variable $articlel_search in /www/wwwroot/47.106.102.145_88/template/article_mb.php on line 212

Warning: foreach() argument must be of type array|object, null given in /www/wwwroot/47.106.102.145_88/template/article_mb.php on line 212

自闭症康复,从了解开始

文章概要:

自闭孩子都有哪些表现? 自闭症的自我刺激行为有哪些分类? 为什么自我刺激行为需专项的干预? 日常中怎样处理孩子的这种行为? 总结概述

不与成人或其他孩子交流、不会表达或不说话、对噪音反应过度或无反应、不会玩玩具、难以应对突发事件、不适当的哭或笑、缺乏危险意识、多动症、对触摸不敏感或过于敏感、常依恋某种物品、缺乏眼神交流。

所列出的行为都是大概率发生的,还有其它的例如:咬手指、经常拍手或搓手、身体不协调、喜欢看广告、不断重复别人说话、用头撞硬物等等。

有很多不明的行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在平常人眼中看他们就像傻瓜一样,那是因为大家并不了解他们,其实在自闭症儿童中,自我刺激行为是十分常见的。

自我刺激的目的很简单,其实就是为了满足感官刺激。我们普通人也会出现这类的自我刺激行为。

我们会在感觉无聊的时候做白日梦、抖腿、玩手、玩铅笔、鼓捣头发等。不同的是我们还能继续专注于其他事上,而且不会对别人或自己造成影响或伤害。

如:在听课时候我们虽然一边玩笔一边听课,但是玩笔的行为不会对听课造成什么影响,你的专注力仍然会在老师身上。

所以需要了解到自闭症孩子的自我刺激是有一些不同的。当他们出现自我刺激时,相当于出现了一堵墙,阻隔了孩子和外界的联系。

1、主要是刺激五官和本身

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常见的主要行为有:

手部经常摆动、身体不停的旋转和摇摆、把玩具旋转等。常见的主要是满足身体感官刺激,但是也有视觉的成分。

比如我们常常能看到的孩子凝望和注视物体就属于纯视觉的自我刺激,有的孩子还会透过栅栏条去看东西。

2、主要是利用物体刺激感官

比如玩纸和树叶、在手指上绕线、旋转物品、转车轮、捡布絮等等。我们的孩子玩玩具的时候,看似在玩玩具,其实并不然。

因为我们的孩子玩耍玩具时并不是按照玩具的本身用途来玩的。最简单的例子,我们的孩子玩汽车是转车轮子,而不是“驾驶”汽车。

也有的孩子喜欢重复使用物品,比如有的孩子会拿个东西反复的敲打,也属于这类的自我刺激。

3、仪式性和执迷的动作和行为

比如按某种规律排列物品、手一定要拿着某样东西、穿相同的衣服、不能接受某样东西被移动、不断重复说某一话题、反复开关门、或者因为某种改变而出现行为的问题。

这类的孩子经常会自己制定规则,比如玩积木要先拿正方形再拿三角形,或者先拿红色再拿蓝色。

并且自己会坚持遵循这种规则,不但如此,孩子还要求别人也要遵循他的规则。

这些规则和执迷的动作行为一样,都会干扰到日常的生活和活动。

此外,跟执迷行为一样,这些规则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得越来越严格和根深蒂固,孩子也更加难以抗拒和改变这些规则。

(1)首先就是自我刺激行为会干扰孩子的专注力。

(2)其次自我刺激的行为对于孩子来说等同于一种自然强化,这会使得其他恰当正常的强化物变得不再那么吸引孩子。

(3)最后就是自我刺激的行为看起来异于普通孩子,在目前国内的大环境中极容易遭来非议和歧视。

自我刺激的行为很容易上瘾,自闭症的孩子在自我刺激的时候,他的状态我们就可以称为上瘾。

自我刺激会让孩子感到“舒服”和“兴奋”。当孩子在“兴奋”和沉醉“兴奋”的感觉时,孩子就不会学习了,因为这太开心了。而且上瘾后会让情况越来越糟,难以自拔。

如果想降低自我刺激的发生频率,或者达到消除因自我刺激而造成的干扰,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1、阻挡

当孩子进行自我刺激时,我们需要马上转移孩子注意力,来尽量减少行为受到强化的时间、频率和强度,同时可以给孩子其他感兴趣的事做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当孩子表现出恰当行为时要对他适当强化,恰当行为持续的时间越长,强化力度越大。

2、截断

即采取一定措施,使得某特定行为发生时自身不再接收到该种特定刺激。比如孩子喜欢黏腻的感觉而玩口水,那么我们可以给孩子带上手套,这样孩子就感觉不到那种刺激了。

但是这种方法比较局限,只有在明确自我刺激的刺激原因时才有可能使用,而且大部分截断方法会对肢体有限制,所以并不常用。

3、替代

我们要不断挖掘能产生类似刺激的适当活动来满足孩子的刺激需求,这是我们较常用的。比如孩子喜欢看光线的变化,可以给孩子看万花筒或玩有丰富视觉变化的电脑游戏。

孩子喜欢黏腻的感觉,可以给孩子玩肥皂水或者橡皮泥。孩子总是固执地排列物体,可以打断他引导孩子用这些物体搭建房子或者摆成其他有趣的图案。每次引导成功立即表扬奖励孩子,强化他的行为。

4、不兼容

在孩子出现一些自我刺激的行为时如不停的搓手,此时家长只需要让孩子从事一些需要利用到双手的活动,这样孩子便不能从事搓手的行为,此时两个行为产生一种不兼容性。

最后大概总结下,其实我们家长最好将孩子自我刺激的具体行为写出来,最好自己做个简易的行为分析表,包括行为描述、持续时间,发生频率。

持续的跟踪记录有利于后期的行为分析,行为功能分析的越透彻越利于找出最具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当然要消除任何问题行为,最重要的是教授适当的替代行为。这个过程往往漫长乏味、充满了艰辛和挫折。

总之,自我刺激行为不是一天形成的,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消失。

我们必须有耐心的、循序渐进地减少自闭症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在干预之前要弄清孩子行为发生的原因和目的,不要盲目干预,以免孩子产生新的问题行为。

试课团购>查看更多

社交游戏课程

星星发布助手 从业54年
5课时
 
¥199 原价¥299

即将上线,敬请期待...

星星发布助手 从业54年
10课时
 
¥288 原价¥299
客服微信
公众号
星星治疗师
入驻申请
返回顶部